沮授
似乎我对沮授始终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罢。虽然记不清最初的缘由,或许是老三国电视剧,又或许是三国演义?但终归曾经为他写过小说,也填过歌词,选的霹雳皇龙纪里的《绯羽怨姬》。
小时沉迷《三国志曹操传》,玩到了沮授赴死那一段,忽然酸目,于是又开始琢磨着改《曹操传》。最开始是强制让沮授入了个队,后来又加了一段汜水关之战前袁绍赠曹操沮授作为军师,董卓追击战后又回到袁军的情节,还自诩与官渡之战后劝降沮授有了照应。结果写完以后不久,惊觉此时沮授还是韩馥手下,这段编造的剧情可以说是完全罔顾史实,不过你能指望一个初中生写出什么合理的东西呢?
后来写《廖豪传》,最初只是单纯的加了点私货,把沮授人为的活了下来,重改的时候沮授的戏份加了很多,在《后汉》中则几乎把沮授拔到了副主角的位置。至于在濮阳之战参战,则一方面是纪念最早改的曹操传,另一方面也算是勉强填补上了沮授与曹操「有旧」的记载。
我曾以为沮授的基调,是悲。甚至都不能说这是悲壮,就是单纯的悲。然后,大抵是在十年前,我重新审视当年写的小说,却惊觉我只看到了他的悲情,却忽视了他的转变,因此我塑造的沮授,是不完整的,是有缺憾的,甚至可以说,是前后矛盾的。于是我再次去体会这个人物,我去想象,去体验他的心路。田丰和沮授,那是不一样的。田丰,他生来「刚而犯上」,因为他是田别驾。而沮授,他是监军,他是袁绍的谋主,他是沉稳而又理智的。但,袁绍拒谏饰非的性格,使他应该向田丰的方向靠拢。从悲到愤,这是我一个同学曾经提过的建议,也是十年前最大的改动,亦延续到了《后汉》官渡前的剧情。
此外必须一提:我本人对天文学知之甚少,当时写《后汉》剧情时,把《演义》中所谓「太白逆行于柳、鬼之间,流光射入牛、斗之分」改成「荧惑守心」,单纯因这句话太长,而且火星天象可比金星知名得多,仅此而已。结果今年元旦时,问了一位学天文的同学何谓「太白逆行」,同学谓我「太白怎么逆行?就算真逆行了,也得花好几个月来观测啊」——坏了!后面我还真让沮授说了「太白逆行」!然而zg已经录完剧情,我也懒得纠正,事已至此,在手记里说一声这里有误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