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浮华案 魏明帝曹叡即位后,「务绝浮华谮毁之端」,太和六年〔公元二三二年〕,以「浮华」之名废锢一批名士,如夏侯玄、邓飏、李胜、诸葛诞等人皆在其中,何晏、丁谧、毕轨等人亦被「抑而不用」,是为「太和浮华案」。太和浮华案既是皇权与士族的矛盾,亦是儒学与玄学的矛盾。曹叡虽藉浮华案打击了正始名士,但其死后,曹爽主政,重新启用了这些名士,中古政治与思想至此为之一变。亦有学者如刘蓉认为,太和浮华案发生之原因,亦有曹叡自身口吃少言,且目浮华友为高谈阔论之书生;且亦有提防曹植之政治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