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

几个主要人物的手记究竟该如何写一直困扰着我,尤其由于幼时对荀彧近乎无感,高中受到一位同学的影响才逐渐开始了解此君,接触到的其余三国作品中的形象也并不算多,故而生怕言多必失,以上姑且算是事先加的免责声明。

在创作时我有意识地让荀彧和沮授形象分别开来,试图让荀彧在道德上成为近乎完美的化身(下一个有如此待遇的大概是夏侯玄),总之是我理想中的却也达不到的境界。大概来说,《后汉》中的荀彧以「义」为主,沮授则以「利」优先;荀彧更接近于「纯儒」,而沮授则像是先秦的「士」。正史荀彧为汉室而死,「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而在《后汉》中,荀彧则诸葛亮的定位更加接近,都是有太平理想的政治家,其最终目标都是回复治世,而汉朝四百年治世的标尺,才是两人心存汉室的根本原因。这当然未必接近正史中的荀彧,但文学创作毕竟是需要改编的嘛。

从数值上或许也能看出一些端倪:同为智士,荀彧与沮授在其余四维上基本上完全相反,而荀彧魅力更是达到了97,加上世族特性的加成魅力排名第二;我军队友中,同为颍川世族,钟繇会增加我军世族化程度,而荀彧则只会增加我军的民心。另外看过zg整理的军略表后,我才发现给荀彧分配了这么多专属且超模的军略,所谓偏爱,盖如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