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创作手记・宝物

《后汉》做到鄄城之战吕布出场,才想到设定宝物——毕竟方天画戟实在知名。与《三国志》系列类似,宝物从一开始便设定为纯加成的不可用道具,方天戟也不过是武勇+8的装饰品而已。甚至还更进一步:名马(赤兔马)统统删掉,药品与宝书也未曾出现,这下连「撤退必成」和「延长寿命」也没了。

第二个出场的宝物便是曹操的倚天剑,这东西也不好学《三国群英传2》的直接武+30,又或是《三国志5》武+10;最终给了武勇+3,但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有方天戟在,谁会想要曹操的那把破剑呢?这时想起了曹操传里的辅助格挡,寻思着要不要给宝物加点特殊功效,也好体现人物的特质——那时候刚上手SS,人物的特质和军略都是不存在的——而辅助格挡做不出来,遂简单粗暴地给倚天剑加了个暴击无效,之后的宝物也便如法炮制;唯有天师道的那两件宝物「五火神焰扇」与「天师道袍」乃是暗中吐槽《曹操传》的法术设定与《后汉》体系不相容,因而也基本沦为换钱的真·宝物。

彼时宝物的名称还都是全称,介绍也并不花哨:倚天剑,介绍便是「曹操的配剑」;方天画戟,介绍便是「传说中吕布的武器」;青龙偃月刀,介绍便是「演义中关羽的武器」。直到后来测试时,或问曰「为什么荀彧(很早期的版本是刀兵)拿了倚天剑不能攻击」,我愣了一下,答曰「荀彧带的八百余人的部队怎么可能人手一把倚天剑呢」,然后意识到——如果我不把这些「宝物」改成武器,那便是时候让它们「更不像武器」了。

首先开刀的便是名称,什么「剑」「刀」,统统删掉,只留下前面那个形容词;后来更是犯了强迫症,几乎统一成了二字。唯有「方天戟」「丈八蛇矛」「白羽扇」难以拆开——「方天」词义不通,「丈八」更是滑稽,至于诸葛亮的羽扇我曾经想仿照无双叫「朱雀」,但似乎太中二,遂作罢。

下一个动刀的便是介绍,思路便是一般武器介绍更加详细,为此还翻了好几本讲古兵器的书和数十篇论文,总之「短矛,基础矛类兵器」的介绍是不会有了;而一般武器既已说明文化,则不妨让宝物介绍更隐晦一些——也算是某种对《红楼梦》判词的拙劣模仿。这时想起了课外读的第一首曹操的诗(其实也是因为这是中华书局出版的《曹操集》的第一首),「驾六龙,乘风而行」,岂不正合「倚天」之名?于是介绍不说人话便成了《后汉》的一大特色——宝物说明用一句诗滥竽充数,至少就我所见,大抵还是仅此一家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