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泰

在我看来,陈泰因其「文臣之子」的身份,多少带点「柔弱」的气质——单看其据守陇西「希简白上事,驿书不过六百里」之方略便可少窥一二。不过若想要进一步准确界定陈泰的人设,却是件极难之事,《三国志》中的「司马氏死党」与《晋纪》《世语》的「曹魏最后的忠臣」显然扞格不入,裴松之也无所适从。魏晋嬗代时,陈泰左右为难,虽明知不义不忠,但又无法下决心与素来交好的司马氏为敌,最终在司马昭弑杀曹髦后方才醒悟,「岂可使泰复发后言」,虽然这记载真实与否犹且存疑,当时翻了几篇墓志,似乎颍川陈氏也并没有像仇鹿鸣老师说的那样自陈泰后迅速衰落下去;不过至少在晋人看来,陈泰所作所为已不愧于颍川陈氏之名,终于算是柔弱者长久沉默后的爆发。

而这一「柔弱」人设也被应用到了《后汉》之中,无论是对司马氏、阿溯抑或廖豪。也正因如此,陈泰虽然一开始就被设定为队友,却在历史线始终作为敌军存在。后汉中的陈泰与郭淮、费曜类似,夹在毌丘俭与王昶之间,既不是纯然的晋臣,也有各式各样的顾虑去追求「忠」「义」,又许是这两个字本来在汉末魏晋也很难判断其定义,不同人也许会有不同的观念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