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
→
我自认为并非蜀粉,但若说是诸葛亮粉,则恐怕虽不中亦不远矣。剧情上自不必说,数值上也很能体现其三国第一人的身份:完全体诸葛亮统、智、魅全满,一个人独享三件专属宝物,且还有几件宝物也与诸葛亮有关,还关联了小半个数据库的武器、兵装与兵法书,军略亦是最顶级的辅助技,「王道Ⅲ」+「内圣」特性就差把「内圣外王」四字写在脸上。毕竟以法术治国还能受到历代帝王一致好评的重臣大抵仅此一位,其人格识见更是毫无可贬损之处。
有意避开《演义》中着重描写的诸葛亮与司马懿对决也正是这个原因,即二人人格不可同日而语——司马懿何等样人,也配同武侯正面对决?您还是像《晋书》那样,翻越三巴山地去佯攻江州,与李严同台竞技罢!何况能被打出「甲首三千」,转眼又送掉了张郃,似乎司马懿比曹真战绩更等而下之了。
先前沉寂因为「魏国一家独大,蜀汉值得联合」却不能与诸葛亮共图大业表示遗憾,实则无论剧情还是实际都有相对应的考量,使得诸葛亮与廖某天生敌对:无论诸葛亮或是廖某都是高义理角色,诸葛亮自不必提,廖某则更像古时候极重然诺的豪侠,既然有曹操的托付,自不会因为「与蜀国联合有利」就倒戈一击;另一方面,颇多学者以诸葛亮北伐的首要目的为雍凉,而廖某的目标当然更不是长安而是剑指成都。然而英雄谢幕时依然当是英雄,故而阳平关终战不吝于动用了除司马懿外几乎所有合理的魏军精锐,且从定军山开始便一步步加大蜀军的不利局势,即便如此,剧情上还有(我认为的)难度上阳平关依然是极难的一关,直到最后也是险胜,冀能以此稍稍表现出诸葛亮军事上的才能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