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附:曹叡)
先前有同学谓我「曹丕作为『三曹』之一、文人领袖,不应该魅力低到不及格」,我答曰「曹丕的『名士』特性已经体现了他文人的一面;但猜忌宗室,杀鲍勋、甄夫人还差点弄死曹洪,怎么看人格魅力都不太高,何况他自己都说『文人相轻』,我轻他也正常」。直至现在我也觉得光荣《三国志》系列给曹丕魅力值实在太高;若说有什么遗憾的,大概是相较被朱建平折寿一半的记载,《后汉》中曹丕气运尚嫌过佳;至于以甘蔗比剑大获全胜云云,就当丕仔是在自吹自擂罢,虽然他武勇确实因这自吹自擂而超过了其父与刘备。
虽然曹丕在剧中感觉过于小丑,但实事求是地说,曹丕对魏国建立与稳定均功莫大焉,从文治角度来看大概还胜于乃父曹操,无论是平稳完成嬗代、实际控制青徐以及建立新朝政治体系均是如此,文帝这个谥号倒也贴切;相较之下,刘知几「临戎不武,为国好奢,忍害贤良,疏忌骨肉」的评价几乎有泄愤的嫌疑。然而《后汉》终究是个战棋而不是4X游戏,文治昌盛体现不出来(只是说了青徐豪霸与利城兵变之事),劳师无功这个特点却着实很适合让主角大展拳脚,且把雍凉丢给主角也是给诸葛亮上强度,一切都那么顺理成章,只是苦了曹子桓。
国内几本流传度较高的魏晋南北朝通史基本上都认为曹叡时是魏国的全盛期,我也找不到能反对的理由,人物也基本朝着刘晔「小秦皇汉武」的方向塑造,这没太多可说的,毕竟司马光似乎没制造过魏明帝,大抵也不需要后人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