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丰、审配、逄纪、郭图

设定袁绍诸谋臣的基本性格时,荀彧那句「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逄纪果而自用」的锐评自是必不可少的。这里需要先辨证一下与《演义》相龃龉之处:何谓「不治」,何谓「自用」?《三国志》有「善为国者必先治其身」,又「不治行检」「清治德业,殊于荀攸」,大抵皆指自身品性有亏,并非指许攸没有智商,如《三国志5》给许攸一个68智,那便显得过分;「师心自用」本是习语,上至秦始皇、信陵君,下至诸葛恪,都曾被冠以「自用」二字,谁又敢说这仨是「无用」之人呢?何进、袁绍都曾以逄纪为智谋之士,逄纪也确实帮袁绍空手夺下冀州,使其自矜于自身之智,应当是比较合理的设定。

或以为荀彧锐评少了沮授、郭图,便认为「沮授毫无缺点,郭图一无是处」,此又不然。孔融原文是「田丰、许攸,智计之士也,为之谋;审配、逢纪,尽忠之臣也,任其事」,压根就没提到过沮授和郭图,故而荀彧所论也仅限于这四人。至于嘉靖本《演义》「其余沮授、郭图、高览、张郃、淳于琼等辈,皆当世之名士」,只当个笑话看看就好;毛本《演义》为了给田丰沮授配对,又不愿意把审配逄纪当作忠臣(例如毛批「审配之忠不如沮授之忠」),遂把这句话拆成「其部下如许攸,郭图,审配,逢纪,皆智谋之士;田丰,沮授,皆忠臣也」,全然不顾《三国志》前后逻辑,更殊无足取之处。还好毛宗岗没有沾沾自喜地锐评自己两句「妙」,不然我可能得锐评他了。

实事求是地说,因为剧情中要突出田丰、审配、逄纪之间的恩怨,反而使审配「专」的特质并未表现出来;相较正史中那个可能骄侈专断、毁誉参半之人,为彰其忠而使审配更接近于94版老《三国》的正面形象——只是为了表现其「无谋」让他较94《三国》更为短视——这一点也毋须讳言。而之所以在南皮之战而非邺城保留了「让士兵偷偷跟在百姓后面出城」这种「奇计」,既是要提高邺城这一大战的难度,也是因为郭图始终处于鄙视链最底端。平心而论,郭图貌似真的没啥能力,虽有演义里审配说了一嘴「郭图多谋」,但审配本就「无谋」,那大抵见了谁都是要说多谋的;劝说韩馥也是同荀谌、高干一道,不似首倡此计的逄纪那般高光;惟其确实领过一军,统御给43着实有点低,外传一跃而拔至59统,算是个大加强。

田丰审配之间似乎主要意见相左,然这二人均有忠烈之气,也都因此不为韩馥所用,性格、际遇上便已非常相似;田丰为巨鹿人、审配为魏郡人,不惟同属冀州,甚至还为邻郡,陈寅恪、万绳楠等先生既已提出过所谓「汝颖集团」——虽说胡宝国先生指出汝颖有别,但不妨碍我比照此说法,杜撰一个「巨魏集团」之类的东西。袁绍屡屡打压冀州人乃是众所周知,何不藉此创造一个田、审不和之契机呢?这便是剧中田、审关系的基本思路。

至于审配逄纪之关系,在史传中的材料便已颇显抵牾,表面上看,先是「纪与配不睦」,官渡战后逄纪却出于公心力保审配,然后双方更为和睦,共同辅佐袁尚,真是祁黄羊与解狐再世,可喜可贺,可喜可贺。然而逄纪死后,裴注引《汉晋春秋》审配书,却说「是时凶臣逄纪,妄画蛇足,曲辞谄媚,交乱懿亲」,看不到一点情谊。或以为此处逄纪当作「郭图」,也有「殆归罪于纪以自解」之说,但这两种说法似乎都不太能与剧中的审配相呼应。既然已让田丰与审配修好,之前又提到过解狐,那便不妨让这位当代之解狐一箭射死当代之祁黄羊,顺便再强化一下其「无谋」属性罢——是为剧中审配把逄纪发配到袁谭处送死之由来。

田丰
审配
逄纪
郭图

最后仍然是评判能力的时间。这四位加上沮授、许攸,大抵便是袁绍帐下最知名的六位谋士,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只要五维仍以百分计数,就势必要分出个高下来。端水的方法也有,像38RE一般全都设置成80智嘛!然而这不惟显得偷懒,也无助于解决问题。发表意见之前势必要先叠个甲,即:以下所说真的「纯属个人主观看法」。

既然是谋士,便着重讨论「智略」。从光荣《三国志》系列来看,除去数值奇葩的一代与不知道如何评价的8RE,田丰、沮授分别拿下第一、第二,也基本是智力90以上的T1档;逄纪大部分时间稳坐第三,此后是审配、郭图、许攸。这六位80+智之人便瓜分完了袁绍军的「合格的军师」的名额,至于王修荀谌二辛臧洪几乎从来没超过许攸,除去辛毗在早年和8RE短暂到达80智门槛以外,这几位向来是被光荣当成能吏类的。

然而这群谋士中,大概只有逄纪沮授许攸能配得上「算无遗策」,是坠吼的;田丰所谓「进屯黎阳,渐营河南」「分遣精骑,钞其边鄙」,袁绍似乎确实是实行了——前一计送掉了颜良,后一计则被曹仁「击〔韩〕荀于鸡洛山,大破之」;至于乘曹操东征刘备时偷袭许都,袁绍似乎也并非没听从——只是被于禁挡在了延津,可谓sometimes naïve;除此之外,王修辛毗均有远见,比无谋的审配与仿佛是曹军内应的郭图不知道高到哪里去,只能说审配郭图还得学习一个。因此个人划的档次大概是逄沮许第一档,田丰第二档,王修小辛第三档,审郭第四档,第五档自然是背景板辛评了。

其余数值基本大同小异,只谈几个特别突出的数值设定即可:袁军谋士统御基本在45左右,沮授身为监军,翻一个番并不过分,而郭图拿了1/3沮授军权,自然要翻一个番的三分之一再少一点(45+45×1/3-1);王修曾率几个人硬冲营垒,这堪比小赵云的行为当给高武;审配王修因有古人之节拿下远高于他人的最高魅力,而田丰的40+魅则是袁绍眼里的田丰(早期郭图78魅亦是如此而来);田丰、沮授的超低气运来自《曹操传》,而郭图屡献拙计却一路高升,气运高想来也是理所应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