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谭
袁谭是典型的推动剧情式的人物,也是彻底让廖豪脱离「豪强」身份,向曹魏外姓将领转化的推手。彼时做完下邳之战后,下一战自然是北上青州,打的也自然是袁谭。战后忽然灵机一动——诶,袁谭是青州刺史,乐安郡也属青州啊!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显思公子,别让廖某挂念家里的重任就交给你了……!
……以上自然是开玩笑的说法。袁谭的形象其实是袁绍立嗣之争的后果,作为长子被出继丢掉了继承权,复被发配到平原与公孙瓒、孔融争夺青州,又如何不心生愤懑?打下青州后,本以为能因此获得父亲的肯定,结果无论是正史中的臧霸或是《后汉》中的廖豪又北上进攻青州,多年心血付诸流水,又如何不心生怨恨?
最后是袁谭86统的原因。裴注「谭始至青州,为都督,未为刺史,后太祖拜为刺史。其土自河而西,盖不过平原而已。遂北排田楷,东攻孔融,曜兵海隅」,彼时袁绍大抵在头疼于公孙瓒与黑山军,且袁谭早已出继,可谓以一郡抗两方而奄有全州,其能力不应小视;而袁谭有「惠」的评价,官渡之战时,袁绍诸子中亦仅有其参战;又得刘备举其为茂才,曹操表其为刺史,其中或许有向袁绍示好之成分,但能同时被曹刘举荐,无论如何也算是一种荣耀。事实上,袁谭几乎可以当作汉末诸侯之一,且是能力靠上的那一批(如《三国志平话》中好像就把袁谭当成了讨董联军中的一路诸侯……记不清了,或许大概是这样罢),因此早期版本中袁谭的五维更为夸张,是86/79/80/83/67,总和在曹休石苞程昱之上,更是光荣《三国志》近乎一倍。后来是觉得踏入了「上位者无白痴」的误区才削了一批人的五维,显思公子不幸首当其冲,能力被砍掉45点,从此跌落神坛,但高统御这一设定仍维持了下来,算是对其能力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