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晔

沮授和刘晔都是我很小就抱有好感的角色,而其原因现在却再难回忆。总之小时候玩群英传2就对刘晔84智愤愤不平(38RE刘晔又回到三国志10代前的80+智了,并不理解),虽然不会吃果,但曹操传的刘晔依然每场大杀四方。

虽说曹操传中的72武更像是为了配合炮车高攻的设定,让他不至于连杂兵炮车都打不动,但70+武的定位基本符合我意想中的刘晔——同样是小时候杀人,夏侯惇成年后被当成肉票,刘晔却亲手在筵席中砍了郑宝脑袋,怎么光荣体系中夏侯惇日常高武,你刘晔却基本在30左右呢?你好朋友鲁肃也是能拉弓射穿盾牌的壮汉,怎么武勇也不合格呢?呜呼,光荣数值有时也会有问题嘛!且嘉靖本《演义》也说过「文武兼全有刘晔、毛玠、满宠、吕虔、乐进、李典」,有陈寿和罗贯中双重背书,给个主属性武勇自不过分。

让郭嘉举荐刘晔是从《演义》而来,而其他剧情主要围绕他「异类」的身份展开——作为汉室宗亲,却在曹营效力;作为淮南人,身边同僚却颍川谋士如云;一同被征辟的蒋济等人似乎也无甚交游,而相善的鲁肃则在敌国效命;纵使排除掉「廖豪」这个角色,刘晔在曹营谋士中地位也十分孤立,或许正史中的刘晔也正是顾忌这点,才在几次献策失败后选择迎合曹叡?此外刘晔剧情颇多与史实重合之处,只是或因或果,总归被这个故事改变了,这也算是我个人写剧本时的一个风格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