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邈
光荣《三国志》中对张邈评价似乎一直不高,然而作为汉末清流领袖、「八厨」之一,正史中首倡关东讨董联军者,张邈似乎不应是纯粹的颟顸之人。因此,结合其讨董联军发起者的身份,我试图在《后汉》中将张邈写成一个与刘虞类似的,不适应乱世的「好人」。另外多插一句嘴:张邈之弟张超在嘉靖本《演义》中字「孟高」,这个「孟」颇为滑稽,不免让人以为张邈张超是同时呱呱坠地的双胞胎。感觉改为「仲高」之类的比较合适。
曹洪的「纾难」特性本来是给张邈准备的,为终结乱世赌上一切,却先后被袁绍、袁术、曹操、陈宫辜负,幼时相善之人现今都想要自己的性命,自是悲哀至极;回想作为「名士」的一生,无论是发起联军、襄助曹操,似乎皆是虎头蛇尾,而自己所做的一切又是否正确?
故而与刘虞最后决心讨伐公孙瓒不同,张邈最后决定帮助吕布时,态度仍然举棋不定,生怕自己又走错一步。而濮阳(二)战后让张邈从此销声匿迹(其实是死在了旁白中),姑且算是一点最后的仁慈。至于张邈与袁绍、曹操的恩怨,本篇中的描写总感觉还差了些意思,然而现在已经有不少人非议剧情太过冗长,那便留待之后的外传找补罢。